当前位置: 主页 > 展馆动态 > 展馆动态 >

好文赏析 | 在声觉空间中探访《<牡丹亭>的世界》

时间:2024-04-19 11:58来源:汤显祖纪念馆公众号 点击:

cmg观察

2001年5月18日,被誉为“百戏之祖、百戏之师”的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
组织宣布为首批“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,并位居榜首。

“唱必有声、念必有情”,戏曲中的音乐、曲词以韵律传达人物情感,诉诸听觉唤起
兴会;“做必有动、打必有武”,戏曲中的表演、武术则华丽飘逸,辅以因戏而宜的
舞台置景,诉诸视觉构建审美意象。


近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阅读之声频率推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堂:昆曲导赏类有声
书《<牡丹亭>的世界》(共48讲)在云听和央视频同步上线,讲解这部经典名作的文
化价值和艺术魅力。


 

从舞台表演到案头传播,从“戏匣子”放送到电视播出,曾经繁盛的戏曲,在如今快节奏
的社会生活和碎片化的传播生态中,如何重新走入现代人的生活世界?


 

听见经典

用声音跨越时空之维

以声为媒,《<牡丹亭>的世界》发挥了声音在想象唤醒力和时空流动性上的优点和长
处。

戏曲作为写意的艺术,具有慢节奏、程式化的演绎风格,品悟戏曲的风韵尤其需要沉浸
其中,在余音绕梁中回味无穷。节目每期10-12分钟,用伴随式的收听打开更高的空间
自由度,既解放了身体和其他感官,也将大部头的戏曲内容打散,以碎片化的方式嵌入
到了日常生活当中。


 

区别于一般性的听戏,《<牡丹亭>的世界》以昆曲导赏为旨,以黄天骥的著作《<牡丹
亭>创作论》为本,讲述的多是这部古典名剧的创作背景与故事内容。节目中的昆曲唱
段并非主体,而是穿插其中,通过轻量呈现来烘托氛围、延展文字内涵,体现了对艺术
气质的辅助功能。以讲串戏,以乐辅情,用文艺启蒙的方式将听众导引至戏曲所营造的
艺术世界。

 

“回到470年前,进入江西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的一户姓汤的书香世家,走进汤显
祖的生活世界。”在语言的停连抑扬、乐曲的婉转悠扬间,听众的感官被唤醒与联通,很
容易在头脑中勾勒出如时空漫游般的画面,获得“亲历者”的情感共鸣。



从“身临其境”到感同身受,听众正是以主体身份来体察创作的动念,领悟文化的流转,
从而在过程中再造出属于自己的理解新意。

 

文化接近

借比较描摹价值坐标
 

从文化接近性的角度来说,人们总会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既有文化背景相近的内容。《<
牡丹亭>的世界》跨越横向空间,与西方戏剧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对照;穿过纵向时间,
与中国古典戏剧《西厢记》比较,为的就是找到这种相近。


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中男女主角热烈、直接的情感表达,偏向于写实,体现了西方创作
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偏好,而《牡丹亭》中男女主人公含蓄且赤诚的表达,“良辰美景奈
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。朝飞暮卷,云霞翠轩,雨丝风片,烟波画船”,偏向于写意,则
体现了东方创作对人与景之间关系的运用。



在《西厢记》与《牡丹亭》的对比中,则能体现出文化的继承与思想的进步。正如播讲
人在节目中所说,“《西厢记》以情抗理,反对封建礼教的门当户对,颂扬‘自由婚姻’,
《牡丹亭》关注人性的觉醒,强调个性的解放。”

从同为经典的作品引入,通过借听众熟知的其他作品描画文化坐标,节目以一种更容易
让人接受的方式描摹出了《牡丹亭》这部旷世经典的文化根脉与价值谱系,阐明了《牡
丹亭》的审美倾向与价值追求,使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悄无声息地自然流淌。

 

知识普及

以阐释踏寻传承路径

对经典的传承与保护始于普及,只有让大众知悉文化标签下的生动内涵,才能让经典建
立起广泛的文化认同,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止留下“民族记忆的背影”,而是重新走回生
活。

《<牡丹亭>的世界》改编自黄天骥的《<牡丹亭>创作论》。这部著作旁征博引、深入
浅出地探讨汤显祖的创作思想和《牡丹亭》的戏剧美学,为节目提供了通俗化改编的优
质母本。

 

说到“南戏的开场不同于元杂剧”,播讲人随即补充了南戏的起源;提及“副末开场”,则
对“生旦净末丑”每一个角色行当的身份、职责都额外做出了解释;讲到“汤显祖从南京
的礼部主事降为徐闻典史,属于蛮荒之地”,播讲人即补充解释了典史的官职与地位—
—“相当于县衙门的一个小吏,不入流”……节目中诸如此类的科普成为了《牡丹亭》“知
识地图”中的声音注解。

 

为了打破广播的视听边界,《<牡丹亭>的世界》还制作了三则短视频,邀请原著作者、
节目播讲人讲述汤显祖的个人生平和时代背景,使大家能够在后续收听广播时,基于
视觉建构的现实印象来搭建对文本的想象。

 

《<牡丹亭>创作论》的作者黄天骥在医院接受采访,面向观众讲述了汤显祖被贬广东
的历程。通过作者本人的娓娓述说,观众不仅延续研究者的视角进入了文本,而且形成
了与作者共思、共情的情感共鸣。

播讲人王明军也首次露面,来到汤显祖的家乡江西抚州,以探访者的身份寻觅几百年前的

历史痕迹,用“实景出镜+朗诵表演”的方式把观众缓缓领入到《牡丹亭》的文学世界。
 

透过《<牡丹亭>的世界》筑造的声觉空间,抽象遥远的艺术意象渐渐清晰可感。点墨晕开,
碧枝抽叶成条,《<牡丹亭>的世界》通过知识的普及与深化,通过立体的传播,不仅填补了
人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,更让关于《牡丹亭》的创作、汤显祖以及那个时代的细节
在文化讲堂中得以打磨,让真知在细微处透露出了真正的光芒。

 

精雕细刻、忠于匠心,《<牡丹亭>的世界》使经典不再束于高阁,而是在缓缓流淌的文化
涓流中让古代经典文化在现代的文化时空中熠熠生辉。

 

(作者高贵武,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;吴雨桐,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)

 

编辑:邓超 | 文章来源:CMG观察
 

欢迎投稿:363036353@qq.com